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
关于学习,你懂得多少?似乎,学习贯穿于我们的一生,但我们对之知之甚少。
刘澜的新作《反向学习》正式出版。从最初的《学习之美》第一版,到多个后续升级版,再到如今这本凝练精华的《反向学习》。每一次重读,都是一次整体复习,也是一场对学习模式的强化与深化。
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、简单的事情,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精力与时间,还要把“学习”二字拆开来:“学”与“习”。“学”是掌握知识,“习”是应用知识。
“学习=我知道+我不知道。”学习并不能使你脱离无知,它会让你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。
五项修炼的第一项,反向学习。
在信息过于丰富的当下,很多人的学习状态就像一只不停囤积坚果的松鼠:疯狂买课、收藏专栏、汲取各类看似“高端”的知识,深怕落后于人。但实际结果是,脑中充满碎片化、似是而非的知识,这些知识不仅没有帮我做出更好的判断,反而让我陷入“学了又忘,忘了又学”的恶性循环中,学习焦虑感越来越强。
在书中,刘澜反复强调,要戒掉碎片式、囤积式、标准参考式的学习方法,才能真正走上良性的学习之路。这种“反向学习”,是先厘清错误的学习路径,再反向搭建自己的有效学习系统。这样,开始从囤积到澄清,从焦虑到正向循环。
修炼2:参考答案思维方式
五项修炼的第二项,是参考答案思维方式。就是——我们学习的不是标准答案,而是参考答案。
也就是说,要用批判眼光看待所有观点:无论是专家的说法、朋友的建议,还是书中的知识,都不再盲目接受,而是将其视为一种“参考答案”。
学会真正开放地接纳不同的“参考答案”。这一过程逐渐帮我们打破思维壁垒,建立了多元视角,也训练了自己分析能力。
修炼3:聚焦
五项修的第三项,是聚焦。学习知识并非多多益善,而是要聚焦。
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:“如果卓有成效有唯一的秘诀的话,那就是聚焦。”
在学习上聚焦的第一个理由,是聚焦带来擅长。我们应该聚焦在少数领域上,把他们打造成自己的长处。
聚焦有六个维度。第一,聚焦不变。我们要聚焦学习那些不变的规律,而不是日新月异的变化;第二,聚焦实用,聚焦学习那些对自己有用的内容;第三,聚焦擅长,做自己擅长的工作,同时继续打磨你所擅长的东西;第四,聚焦专题,这个专题指的是专门的问题;第五,聚焦作者,随着学习的深入,应该聚焦少数足者,深入阅读他们所有的书;第六,聚焦样本,通过一个样本,看到整个世界的美。
修炼4:模式化学习
五项修炼的第四项,是模式化学习。新手只看到碎片,而专家看到模式。
模式化学习有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,是意识到自己学习方式过于碎片,于是开始有意识地“寻找模式”。比如,阅读中会刻意提炼作者的方法论,总结文章或书中的思维框架,并将这些模式存入工具箱中。第二个阶段,是从“收集”走向“建构”。开始从大量模式中筛选出最核心、最常用的几个,反复打磨,形成属于自己的“必杀技”。正如乔峰的降龙十八掌,掌握核心模式之后,面对复杂局面也能应对自如。
05 修炼5:深层迁移运用
五项修炼的第五项,是深层迁移运用。举一反三,把提炼出的模式用到新的情境当中。
“学以致用”是很多人挂在嘴边却难以做到的目标,而“深层迁移”正是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的关键。
尝试用“听-想-变-用”四问学习法来实现深层迁移:
听:捕捉到一个好的观点、工具或模式;
想:拆解其中的底层逻辑;
变:根据自己的情境进行再构;
用:在具体问题中加以应用与验证。
对于成年人而言,学习不是为了考试,而是为了成长与改变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但我们大多数人,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学习。
这正是《反向学习》的珍贵之处:它不仅是一套学习方法,更是一个引导我们自我觉察、持续进化的系统。跟随一位好的学习引路人,踏上“学会学习”的旅程,才能真正开启通往成长与蜕变的大门。